服务热线
13088811895
发布时间:2020-04-14 16:48:30作者:深圳市丽美阁文化传播展览有限公司
锈蚀的分类
1、壳。也称为贴骨锈,是青铜器在不同的存在环境中与周围的多种化学物质长期发生作用,在其表面生成的一层氧化膜,皮壳色泽温润,质感厚实,有枣皮红、绿漆古、黑漆古、黑绿、黄绿等多种皮壳。
2、锈。薄锈指单层锈,多数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禄锈,比如宝鸡眉县青铜器窖藏出土的青铜器表面锈蚀以绿色为主,也有一些青铜器表面的薄绿锈体中混杂有蓝锈、黑锈、土锈和红锈。薄锈多出于青铜器窖藏,窖藏出土的青铜器由于没有与土壤直接接触,属于封闭环境中的大气腐蚀,而青铜器在缺氧的弱的和中等浓度的非氧化性酸中都是相当稳定的。这就是宝鸡眉县窖藏出土青铜器表面锈蚀薄,甚至在有些青铜器表面没有任何锈蚀,显示出青铜金属光泽的原因。
3、锈。厚锈多出自北方地区,以河南安阳地区出土青铜器最为明显。厚锈层次多,锈色多样,在最底层的皮壳上面通常分布有红锈、浅绿锈、深绿锈、土锈等锈层,锈蚀的层次感非常明显,而且锈体坚硬。
4、锈。发锈是从青铜器铜胎基体里产生的锈蚀,“发”即膨胀之意,这种由内向外形成腐蚀会把青铜器基体表层顶起来,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个个锈泡。
锈蚀的性质
1、害锈。通常把化学性质稳定锈蚀称为无害锈,皮壳和一些质地坚硬的锈蚀,如黑色的氧化铜、红色的氧化亚铜、绿色或蓝色的碱式碳酸铜等均属于无害锈。绿色锈体在5倍放大镜下观看,绿锈晶莹剔透犹如翡翠,有透明的感觉。
2、害锈。青铜器有害锈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氯化亚铜(CuCL)和碱式氯化铜(CuCL23Cu(OH)2),碱式氯化铜是青铜病粉状锈的主要成分。粉状锈质地酥松,呈粉状浅白绿色。这种锈的危害性极大,可以把青铜器腐蚀成一堆铜锈,又被称之为青铜器的癌症。另一种有害锈就是发锈,这种锈由内向外发展,能把青铜器纹饰顶起来,而锈泡一旦脱落,就会在青铜器表面形成坑洞,这两种锈都会对青铜器基体和纹饰造成较大的伤害,严重破坏文物信息。因此,粉状锈与发锈是青铜器保护和锈蚀处理的重要研究课题。
扫一扫加为好友
关注公众号